9月12日申花与山东泰山的比赛中的两次关键判罚引发巨大争议,第18分钟,泰山队传中球明显击中申花后卫马纳法张开的手臂,但主裁判买买提江未判罚点球,VAR介入后也维持原判。

第64分钟,申花球员汪海健利用角球破门,但慢镜头显示在皮球飞行过程中,申花后卫李可对泰山门将王大雷有明显推搡动作。主裁判再次坚持进球有效。山东泰山俱乐部在赛后24小时内正式向中国足协提交申诉,直指“黑哨”行为。俱乐部在申诉函中强调,两次争议判罚并非“尺度差异”,而是直接违背规则的错判。

这些争议判罚催生了“保花说”,有媒体人指出,申花在本赛季多场关键战中“受益于争议判罚”,对阵其他争冠球队时多次获得“边界线附近的模糊判罚”。“足协有意保申花争冠”的说法在球迷圈中蔓延,甚至有球迷整理出“申花本赛季争议判罚集锦”在社交平台传播。

申花球迷的一系列过激行为将球队进一步推向舆论深渊,

更有大批球迷围堵俱乐部董事长谷际庆的专车,导致车辆无法前行。

此前,有球迷将“韭菜”、“花圈”等物品快递到俱乐部康桥基地表达抗议。

申花球迷文化中的挑衅行为并非首次,今年7月,申花球迷制作的赛前海报涉嫌侮辱北京国安,以知名快餐店“必胜客”为背景,准备吃一个小乌龟形状的披萨,配文“必胜客。客必胜”。此类行为甚至延伸到国际赛场。申花球迷前往大阪上港亚冠比赛客场,展示挑衅性标语,与上港球迷发生肢体冲突,引发国内外媒体关注。

面对愈演愈烈的球迷风波,上海申花俱乐部不得不采取行动。俱乐部董事长吴晓晖明确表示,对于申花球迷在上港亚冠客场拉标语的行为,“不赞成、不支持,反对的态度”。

俱乐部宣布将进一步加强球迷管理,推出黑名单制度。吴晓晖强调:“不管你是国外的球迷,还是上海的申花球迷去国外观看比赛,再有类似情况,造成不良、甚至恶劣影响的,作为俱乐部会有相关处理方式。”

俱乐部还计划修订《申花球迷文明观赛公约》,扩大适用范围:“原来仅仅是指球迷在申花队比赛的场地,有文明观赛的要求。今后将会扩大到身穿申花球衣,佩戴申花元素,去观看其他球队的足球比赛。”

然而,这些措施难以立即平息舆论风波。球队内部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,引援不利、主教练指挥僵化成为球迷批评的焦点。

与此同时,同城球队上海海港呈现出不同景象。

队内氛围团结,武磊在更衣室要求大家拼搏,并指导前申花球员刘诺凡。

申花的几位核心球员正值关键合同年,针对朱辰杰和蒋圣龙的网络暴力,可能旨在使球员不堪压力离开申花转投海港。这种同城竞争的复杂背景,使申花的舆论环境更加错综复杂。球队不仅要应对赛场上的挑战,还要面对赛场外的各种明枪暗箭。

申花球迷文化中的极端行为,是否最终会成为压垮球队的最后一根稻草?当球迷的“爱”以伤害的方式表达,俱乐部又该如何在追求成绩与维护形象间找到平衡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