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干了两件挺厉害的事儿。第一件,是他们用了特别多的数据来分析。文章里说,他们看了超过10万名球员的职业生涯数据!你想想这是多大的量?他们通过分析这些海量的数据,去研究不同位置的球员,大概在什么年纪达到踢球最好的状态,什么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。这就像咱们研究各行各业的人才规律一样,得有大量的事实数据做支撑,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。这种对数据的重视程度,对咱们搞足球的人来说,真是太值得学习了。咱们也得建立自己的数据库,把球员的成长轨迹、状态变化这些规律摸清楚,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、引进人才。
第二件,他们不光看单个球员的数据,还研究那些能在很多年里、很多比赛里都拿到冠军的球队。为啥研究冠军队呢?因为一两场比赛或者一个赛季拿个冠军,有时候可能是运气好或者突然爆发,但要是想连续好几年都拿冠军,长期保持强大,那球队里球员的年龄结构和经验搭配就非常重要。就像咱们建房子,地基要打牢,楼层的高度、房间的布局都要合理,不能全是年轻人没经验,也不能全是老将跑不动,得有个黄金比例。
根据这些分析,他们甚至能计算出来,要想打造一支现在就能赢、将来也能赢的球队,需要什么样的球员搭配。他们给每个位置的球员都画了一条“职业生涯时间线”,把球员分成几个阶段,比如刚出道、正在上升、主力骨干、巅峰期、快退役了等等。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,而且有点严谨到苛刻:球队里三分之二的主力球员,得是处于最有活力、踢得最好的那个阶段。更厉害的是,同一个位置上,绝对不能有两个球员处于完全一样的阶段!
这套理论听着是不是有点像公司里搞人才梯队建设?确保每个岗位上都有不同年龄段、不同经验水平的人,这样老的能带着新的,新的能给老的压力,大家互相促进,球队才能健康地发展下去。文章里还特别提到,瓜帅当时的一个助手,就是现在阿森纳的主教练阿尔特塔,就是从曼城的数据部门学到了这套东西,并且积极地把它用到了球队买卖球员的策略里。可以说,曼城后来的辉煌,跟这套科学的、数据化的球员管理理论,关系非常大。
事实证明,曼城这套方法太管用了。在2017年夏天引进了埃德森、沃克、B席这些球员(当然文章里还提到了门迪和达尼洛,加上瓜帅第一年买的斯通斯、京多安、萨内、热苏斯,还有后来来的拉波尔特),球队的阵容一下就变得年轻化了,平均年龄从26.5岁降到了25岁。别看只降了一岁半,这意味着球队整体更有活力、更有冲劲,球员的巅峰期也更长。
最关键的是,每个位置都有了年龄和经验的梯队,不再是断层或者扎堆。
靠着这套调整后的阵容核心,曼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踢出了无敌的表现。他们赢得了无数的冠军,比如英超历史上第一个百分夺冠,后来的三冠王,还有史无前例的英超四连冠!七年里拿了六个联赛冠军,这在竞争最激烈的英超联赛里,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成就。这说明,他们的成功不光是因为有钱买人,更是因为有这么一套科学的管理和规划体系。
按理说,有这么一套成功的模式,曼城应该可以每年稍微调整一下,小修小补,就能一直保持强大,没必要再像2017年那样大动干戈。文章里也说了,他们原来的计划就是每年持续补充新鲜血液,而不是来一次彻底的大换血。
但是,为什么现在又出现了像2017年那样的大动作呢?文章里分析了几个原因。首先,虽然他们上赛季最终拿了英超冠军,但在赛季中间有那么几个月,球队的状态不如前几年那么稳定,踢得有点挣扎,不像过去那么顺畅了。
其次,曼城的主席穆巴拉克赛季结束的时候也说了句大实话,承认球队在去年夏天(2023年)买人调整方面做得不够“积极”,应该更果断一些。这也说明俱乐部高层意识到了,球队的更新换代可能有点慢了,或者引进的球员类型不是最需要的。
文章还提到,因为去年夏天没做好调整,今年一月份的冬窗,曼城不得不出手买了几个人(文章里提到了马尔穆什、尼科-冈萨雷斯、胡桑诺夫和维托尔-雷斯,虽然这些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,而且可能不是立刻就能踢主力的,但文章说这是新一轮重建的开始)。这说明问题已经比较急迫了,让他们打破了只在夏天大买人的习惯。
然后就是最近这个夏天,曼城接连官宣或者媒体报道说签下了好几个新援(文章里提到了24岁的艾特-努里、26岁的赖因德斯、21岁的谢尔基,还有一个18岁的挪威小将尼潘)。看看这些球员的年纪,是不是都很年轻?他们来了之后,球队的平均年龄肯定又会降下来,给球队带来新的活力和冲劲。文章里说,这就像重演2017年那会儿的情景,通过引进一批年轻、有潜力、符合战术要求的球员,来重新激发球队的活力。
在这种背景下,像即将34岁的队内传奇德布劳内,他的合同快到期了,球队可能就不再续约,允许他离开了。这听着可能让人觉得有点可惜,但从球队长远发展的角度,从那套年龄结构和球员生命周期规划的角度来看,这可能是为了给更年轻的球员腾出位置和薪资空间,是球队整体战略的一部分。
文章里还提到了瓜迪奥拉本人现在面临的挑战。虽然他成绩斐然,带领球队创造了历史,但文章说他正面临一种新的挑战。这不是说他要下课或者球队要崩盘,而是指在达到如此高的巅峰之后,他怎么还能保持球队的饥饿感和竞争力,怎么还能找到新的战术变化,防止被对手研究透。文章里甚至把他跟曼联以前的功勋教练弗格森爵士做了对比,说瓜帅还没有经历过从王朝巅峰滑落后,再重新爬起来,再次建立绝对优势的过程。而这次球队状态的波动,虽然没有让他丢掉联赛冠军,但确实像文章说的,暴露了球队的“脆弱期”。
为了应对这个挑战,瓜迪奥拉也在教练团队做了不少调整。他没跟几个教练续约,有个任意球教练去了葡萄牙当主教练了。然后,他请来了以前利物浦主教练克洛普的得力助手林德斯,还从利物浦挖来了一个资深的分析师。你想想,从直接竞争对手那里挖来这么核心的教练和分析师,这可不是小事,这说明瓜帅在积极地寻求新的思路、新的方法,想要给球队带来新的变化。
文章里也提到了球队新换了足球总监,老总监会留下来帮新总监过渡一段时间,这也说明球队在管理层也在进行调整和交接。
最后,文章还提到了今年夏天要踢的那个扩军版世俱杯。虽然球员可能觉得夏天踢比赛很累(文章里就说有球员宁愿去海滩),但这届比赛对曼城来说非常重要,如果能一路赢下去拿到冠军,能挣不少钱,文章里说大概能有将近1亿英镑!这笔钱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拿到了这个世界冠军,也许能像一个“弹簧板”一样,给球队带来新的士气和动力,避免重演瓜帅刚来第一个赛季那种没拿到冠军的情况,用一个世界冠军开启新的篇章。
总之啊,曼城这次夏天的大动作,表面上看是买人,但深入分析,这更像是在球队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成就之后,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疲劳、老化和对手研究,而进行的一次有计划、有策略的调整和升级。
这次调整能不能让曼城继续保持统治力,能不能帮助瓜迪奥拉再次超越自己,这都非常值得关注。而他们这种未雨绸缪、注重科学规划、敢于在成功时进行自我革新的做法,对咱们中国足球来说,真的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。光有热情不够,还得有科学的方法和长远的眼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